据新闻媒体报道,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缓解“群众健身去哪儿”等难题,多措并举,加快群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群众打造了许多“推门可享”的健身设施。
人们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想方设法升级全民健身空间和路径,毋庸置疑给予点赞。但同时,人们也关心这些健身设施日后的管理、维修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毕竟随着时间推移,健身器材使用中正常的或非正常损坏,难以避免。健身器材一旦受损,不仅影响正常使用,而且对于锻炼人员也存安全隐患。所以对“推门可享”的健身设施管理、维修等不能缺失。首先,市民群众应当正确使用和爱护公共健身设施。不可错误地认为,反正不是自家东西,或者觉得自己是掏钱付了费的,而不珍惜。其次,有关部门不可“设施有了,管理却没跟上”。不管是政府投资,还是引入民营资本建设的室外健身设施,都要建立安全标准与规章,加强巡查管理,该维修的及时维修,该拆换的及时拆换。特别对表面上看着尚能使用,实际已到了设计使用寿命的健身器材,要按期清理、淘汰,以确保器材使用的安全。
此外,基于室外健身设施,是为了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事关群众体育锻炼的有效开展等实际,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引入志愿服务方式,把公共健身设施管理的部分职责委托给运动爱好者或社会热心人士,请他们承担对健身设施的日常监管。努力使健身器材“推门可享”的这一惠民措施长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地造福老百姓。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