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健身器材修好了,我们又能好好活动了!”日前,家住扬州邗江区公道镇欧阳村的一位村民,尝试用微信扫描体育器材上的报修二维码,按上面流程填写损坏器材和问题描述报修,第二天上午,接到这位市民报修工单的扬州市公共体育器材检修员胡永福就到达现场,来到损坏器材上肢牵引器前,只用15分钟就将损坏手柄更换完毕。处理完后,他按照每日工作计划,现场抽查器材的使用状况,排查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附近居民看着迅速修好的上肢牵引器高兴地表示:“这么快就修好了,这个网上报修系统真方便!”
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谁来管?器材老旧问题怎么解决?在扬州境内的全民健身点,每台室外健身器材上都贴着二维码标签。居民遇到设施故障可扫码“一键报修”,录入设施故障信息,体育部门便会根据平台生成的报修工单组织专业维修人员到现场处置。
在扬州,目前通过江苏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平台,由市民报修的器材检修管理已经形成了闭环:器材报修-工单处理-现场维修-维修验收,确保维修及时,方便市民尽早恢复使用。
小器材承载大民生。健身器材使用频次变多之后,难免会遇到大小故障的情况,除了鼓励市民自主扫描报修外,还会有扬州市民观察员来为扬州的众多健身场地做定期检查。
自2021年开始,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观察员协会受扬州市体育局委托,深入开展室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护专项治理,每季度定期开展大量设施管护专项排查,通过实地查看、摸排线索、听取意见、询问了解、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调查取证、抽查检查。市民观察员协会巡查中发现损坏的器材立即现场扫码报修,每季度形成巡查报告上报体育设施完好率、体育设施是否设置管护责任牌等情况,并在第四季度对体育局当年新建(更换)体育器材检查进行了验收巡查。
据扬州市民观察员协会会长周红介绍:今年二季度的巡查从5月25日开始至6月15日结束,巡查过程中,共102名市民观察员深入点位现场,仔细查看健身器材的名称、状态、器材厂商、使用年限、安装日期等基本信息,重点对器材的牢固程度、零部件螺钉螺母固定情况、轴承灵活程度、磨损程度等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逐一进行拍照登记,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设施,现场报修并督促场地管理责任人及时采取安全提示、维修、拆除等相应整改措施,排除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安全责任。
收到市民观察员的信息后,扬州市体育局立即着手对存在问题的体育器材进行清理和整治。扬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以来,主城区和县市区500处以上健身器材已经换新。据悉,此次健身器材更换的类型、位置充分考虑了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年龄结构等特点,满足居民多元健身需求。
据悉,扬州依托信息化手段,于2022年通过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信息平台,目前全市6732个室外健身设施站点、38394件器材数据全部入库,初步形成“建设、管理、养护”闭环服务机制,有效解决了室外健身器材管护不到位、维修不及时的问题。
“我们将督促责任单位对问题器材及时维修整改,消除隐患。对于破损严重不能继续使用或已到规定使用年限的,则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报废拆除,杜绝出现‘带病上岗’现象,确保健身器材使用安全。”扬州市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介绍,体育部门接到报修信息后24小时内安排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72小时内完成维修。“我们接下来将在‘数字化’方面继续发力,将更多资源整合融通,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
7月16日,江苏省体育局通报了全省室外健身设施整治专项行动2024年第二季度进展情况。扬州市的群众线上报修整改完成率为98.68%,位居全省第一。
文/建军、延清、嵩明、赵磊 图/王凯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