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都听说过针对军队和干部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而乒乓球界也有这一规则,有了它,才能轻松玩转器材界。
三大纪律:
一、不能倾其所有购买器材
工薪阶层,挣钱不易,每月两三千块的收入也只能在城市中混个温饱,动辄上千元的球拍和四五百块的套胶成批的买,这种仅凭一时冲动的烧器材,虽然打着很爽,看着高兴,但与生活条件相比严重不符,凭白给自己增添许多压力。凡事应该量力而为,如果真有喜欢的器材,不妨等等,攒够钱手头宽裕了再买。
二、不能一门心思只买器材
器材和技术是配套的,没有相应的技术也发挥不了器材的优势,更打不出器材的特点,如果一门心思只在买器材上,对球技的提高没有半点帮助。而且乒乓球是两个人的运动,不是一个人的杂耍,互动和竞技才是乒乓球的主流,运动和快乐才是乒乓球的目的。器材的快乐仅仅是一部分,不要因为这一点快乐而放弃更多的快乐。
三、不能坑蒙拐骗球友器材
器材玩久了,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卖家,手中的板子不想打了换一个,卖出去的时候对拍子的伤情和缺点不能隐瞒,有磕碰的地方要照清晰的图片及时告知,不能当买家是小白。作为买家,囊中羞涩还想买个“神乒利器”,也不能装可怜或者利用对方的同情和信任来个免费试打或者到手刀。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不能利用二手交易坑骗球友。
八项注意:
一、器材技术要配套
玩转器材,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打法和特色,然后再根据底板和套胶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购买一些不适合自己的装备,除了试手和收藏之外,对自己的技术没有更多的帮助,只能是多花冤枉钱。
二、避免贪多嚼不烂
每块底板和套胶,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通常底板会长一些,业余选手用个十几年基本没什么问题,套胶由于经常接触空气,损耗性比较大,更换的频率就会多一些。如果是为了打球,那么大可不必搜集一堆板子,试过手出了还可以及时止损。
三、测评真实别夸大
有的球友喜欢与人分享打球的感受,那种神拍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固然让人心旷神怡,但写出的测评却要好好斟酌一番才行。每个人的打球风格不一样,场地不一样,用的器材不一样,打球的感受也不相同,非要把某块套胶说成是指哪打哪的神胶,只能是误导大家。
四、到手器材要多打
到手的新器材,一定要多多尝试各种搭配,不能因为打过一两次感觉一般就扔在一边或者是卖掉。器材和人一样,需要慢慢品,刚刚接触是因为不熟悉彼此,还有隔阂,等到隔阂消除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器材真正的韵味。
五、装备好坏不多谈
喜欢玩器材的人,大多数比较开朗乐观,有的更是好为人师,在球馆中指点江山,评论别人手里的装备好坏。这样一来太过显眼。有的球友在网上买的套餐超级张,你说是假货吧,人家跟你不乐意,你要说正品吧,还挺违心,这样一看,还是聊聊其他的比较好。
六、新出器材先观望
对于新出的装备,并没有经过市场的验证,虽然广告打得挺好,但也要看看实际疗效。要坚信大浪淘沙,剩下来的才是精品。众口铄金,口碑相传的才是精品。好产品不急于一时的购买,可以先观望一下,大家都说好才是真的好。
七、选定就买稳准狠
买器材,千万别犹豫,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东问西问,优柔寡断,选择困难,其实都是因为一个字“穷”,有钱的话就全买下来挨个换着打。所以根据自己的预算,结合自己的打法,在网上咨询一下,该出手时就出手,打不了还可以出二手嘛。
八、别因器材起争执
玩弄器材,难免在别人眼中看成是不务正业,当你弄了一堆板子和一叠套胶的时候,家人可能会因此而和你产生不一样的观点。因为热爱,所以玩器材,而他们不爱,自然对器材没有太多的感情,这时候就要照顾好家人的情绪,不要因玩器材而影响家庭和谐。
运营人员:YP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