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我是Xbone@bigfun社区
在感谢庆典的尾巴上,鹰角不出意料的放了彩蛋:除了再次回顾了已经发生过剧情的部分泰拉世界,还丢出了一个重磅后续:伦蒂尼姆篇,在整合运动后,我们将在维多利亚直面特雷西斯。
作为这个游戏主线故事的始作俑者(之一),这场战斗的难度和意义不言而喻。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凯尔希很少见地询问了推王,你准备好了吗,维娜?
虽然之前通过档案资料,我们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出来,维娜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街头帮派首领,而是一个维多利亚王座的有力竞争者,但是毕竟资料过少,很难确定她的历史原型(首先?首先排除那个什么咖喱棒),即使是现在,我的考究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推测,可信度有多少全凭看官们自己度量。
前排提示:非埃及研,纯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另外我个人不太认可从鹰历直接按比例倒推,因为很多泰拉势力在鹰角二次创作的时候进行了融合和架空。以及本期夹带大量私货。
流量警告:内含大量图文
虽然英国作为中世纪欧洲比较偏远的一隅,基本上对于欧陆的动荡属于后知后觉的那一种(同时也比较穷,就中世纪而言),但是英格兰王座的争夺战,绝不少于之前提到的任何一个国家(不然马丁叔也写不出那部列王的纷争了),说英格兰王座是现实中的铁王座,确实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尤其是泰拉世界中对应的这一段时期——金雀花王朝末期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Anjou),也称安茹王朝。是由法国安茹贵族的后裔建立的王朝,由于诺曼王朝的末代国王无子,其女儿玛蒂尔达(安茹伯爵妻室)在一番争夺后将王位顺给了自己的儿子,即亨利二世。
分析方舟给出的一些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与这段时期对应的信息:比如动荡不安:
而英格兰这段时期不光和法国打得正欢(在形成民族国家之前,这两个王朝互相插手王位继承问题,打了足有一个世纪,史称百年战争),内部也是纷争不断,不光威尔士山区的凯尔特人在闹独立,内部还有瓦特泰勒的农民起义(1381),理查二世刚刚镇压的差不多了,黑死病又肆虐而来。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凑足了王朝更迭的所有条件,事实上,后来也确实更迭了。
又比如王位空置:
说是王位空置,实则是王权空置,这段时期大贵族所率领的早期议会(“失地王”签订《大宪章》后成立)有相当大的发言权。真正没有国王的时候很少,但是国王孱弱,贵族架空国王的情况则很多。这个时候,大贵族一般会给自己封一个名号:护国公(Lord protector)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中“全境守护者”(Protector of the Realm)一词正是捏他了护国公这个职位。在首相内阁制成立之前,这个职位充当了相当于首相,却又高于首相的职务,国王亲征或其他特殊状况期间,护国公可以全权代理朝政。如果我们从字义去理解,lord protector实际上就是“贵族保护人”的意思,他的立场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老冰火迷,当时看到方舟关于维多利亚的设定就乐了:这不是龙狮之战嘛,这不是玫瑰战争嘛,这文案估计也是老冰火人了,说不定就是一边看着第八季一边写的,觉得贝尼奥夫狗尾续貂毁原作,一气之下决定自己动手。
当然也有对不上的地方,比如蒸汽甲胄什么的那时候是绝对没有的,这也太朋克了。不过没关系,游戏设定可能糅杂了多个时期的特点,这在后面还有很多体现。
金雀花王朝末期,末代皇帝亨利六世软弱无能,作为其表亲的约克家族和直系亲属的兰开斯特家族的一系列夺权行动将这个国家拖入了战争的泥潭。因为两家分别以白玫瑰和红玫瑰作为族徽,人们给这场持续30年,英国王室上最血腥的争夺战,取了一个相当诗意的名字,玫瑰战争。
在这短短三十年中,王位七易其手,数万人遭屠戮,乃至最后,王位的直系继承人已无人可用,出现了需要从旁系中挑选下一个国王的情况。其中英雄枭雄亦不断涌现,要想从中挑选出推进之王的原型来,难度可想而知,好在,鹰先生还是给了我们不少线索:
1、要是正统的金雀花王室成员,否则说不上名正言顺。
2、要是一个年轻的领袖。
3、要有流亡民间的经历。
这样的人选有两个,正巧,他们一个来自约克家族,一个则来自兰开斯特家族。
约克家族,是立足于约克郡的王室表亲,玫瑰战争早期,亨利六世突发神经疾病,约克公爵“金雀花的理查”(亨利六世的表兄)入朝理政,自命为护国公,他是《冰与火之歌》中艾德史塔克的原型。约克家族的家徽是白玫瑰(即欧洲蔷薇)。
兰开斯特家族,王室直系亲属,瓦特泰勒起义末期,来自兰开斯特家族的“博林布鲁克的亨利”将暴政的理查二世赶下王位,自立为王,他就是亨利四世。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兰开斯特家族是《冰火》中兰尼斯特家族的原型,兰开斯特家族的族徽是红玫瑰。
第一个年轻人,是约克家理查公爵的儿子,“约克的爱德华”。
1460年12月,当冒进的理查公爵中伏身亡后,年仅17岁的长子爱德华,被迫寻求约克家的盟友沃里克家族的庇护,而约克家被亨利六世剥夺了爵位,土地,这对于贵胄来说已经接近于流浪。同时,年轻的爱德华兼具领袖气质和战斗才能,他和弟弟理查、乔治不久就再次揭竿而起,并且在1461的陶顿战役中大败兰开斯特军,入主伦敦,建立了短暂的约克王朝,也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开国之君。史称爱德华四世(EdwardIV)。
陶顿战役,玫瑰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战,两方均派出主力部队,一天之内共有计28000人阵亡(在15世纪!),这一战不止使国王亨利六世彻底失去了王座,还使兰开斯特家族精锐尽失,包括首领克里福德在内的兰开斯特的贵族悉数战死。
而且,爱德华在气质上还与推王相当相像。在曼西尼的编年史中有如下的记载:"与国王见面令人如沐春风。首次觐见的人面对着宫廷的排场,感受着王者的气势,不免会手足无措。为了帮他们恢复勇气,国王甚至会亲切地拍拍他们的肩头以示鼓励。"这一年,爱德华只有18岁。
结果和做考据的沙雕群友讨论一番,最终还是把他排除了,虽然爱德华四世的人设确实完美了,但是他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虽然成为了国王,但生前被自己的恩师沃里克伯爵背叛,死后被自己的弟弟理查,也就是理查三世所背叛;不光自己因病英年早逝,连自己三个年幼的孩子,在他死后还被理查三世戕害,困死在了伦敦塔里。如果说把推王的原型设为爱德华四世,很难想象伦蒂尼姆篇的剧情该怎么写,岂不是要直接刀了王维娜?
冰与火之歌中,劳勃拜拉席恩这个青年得意,晚年失意的国王形象即取材于爱德华四世
同时,鹿家三兄弟的设定也和历史一致:爱德华先后遭到了两个弟弟的背叛:乔治如蓝礼一般年轻潇洒,而理查则像史坦尼斯一样冷峻严厉。图为英剧《玫瑰战争》中的约克三兄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第二个人选,实在是太合适了,是谁呢?
亨利·都铎,或者也可以叫他,亨利七世。
BBC英剧《白王后》中,志得意满的亨利七世(右)和老师率军从威尔士重返英格兰。
亨利都铎出身于金雀花王朝的一片尾瓣:他的王室血统全部来自于母系,他的父亲是亨利六世的同母异父兄弟,他的母亲则是埃克塞特郡公爵的孙女,这些颇为勉强的血缘联系几乎毫无用处:父亲是当时王后与情人的私生子,他们这一系连“金雀花”这一姓氏都没有,而是继承了王后的威尔士情人的姓氏:都铎,这在一众高傲的金雀花贵族中近乎污点。若不是亨利六世和两个私生子哥哥的关系还不错,他们都有被逐出王室的可能。而母亲其实也是兰开斯特家族的旁系,所以不是以兰开斯特,而是以家堡博福德为姓。在他们结合时,就有贵族嘲讽道:“他们两个的孩子,一定是生在床幔的外面而不是里面。”(来源于欧洲谚语,“私生子出生在错误的一面。”)
亨利六世时期,父亲早逝,亨利六世充当了这个侄子的保护人,让都铎家继承了彭布罗克地区。但就是这个贵族中不起眼的小角色,战争开始时疲于奔命的年轻人,没有财富,没有地位,没有士兵。却是他最终终结了玫瑰战争,建立了都铎王朝。
在金雀花王朝风雨飘渺的时候,作为小贵族的他只求自保,甚至一度在两大势力中游走谋生,这给了年轻的,甚至说还是孩子的亨利?都铎很多锻炼;当然,还离不开一个人的言传身教。就像是“造王者”沃里克伯爵一手将爱德华推上王位一样,有一个人也在默默教导着亨利?都铎,如何躲进战争的阴影里吸取力量,直到自己也能成为倾斜战争的砝码。
这个人,这个从未上过战场,却改变着战场的伟大女性,就是他的母亲,兰开斯特家的玛格丽特?博福德。
————没了没了,下次再更。
下回分解,点点关注,救救孩子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