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迹乒乓圈的这些日子里,经常会有球友问我:“XX底板/套胶好打不好打?”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感觉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知道您的打法和水平,怎么来评价器材的好不好呢?因为在我的观念中,器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每个器材厂家在对自己产品的价格定位都有一定的考虑,关于器材“性价比”的话题,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也已经讲解过,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下球友挑选器材时的注意事项。
不选择合适自己打法的器材,和穿一双不合脚的鞋子没什么两样。一般认为,合适的器材能更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但不合适的器材则会限制水平的发挥。举个例子,如果让以快速衔接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刘诗雯使用中台相持为主要得分手段的陈梦的器材,那么她的摆速一定会受影响;如果让中远台周旋为主要得分手段的许昕来使用前三板为主要得分技术手段的马琳底板,可能会感觉底劲严重不足。
所以,我建议在挑选器材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打法:是偏向进攻还是防守,是以快攻为主还是弧圈为主?是近台快速衔接还是中远台相持?如果自己打法还没有定型,建议咨询一下身边的球友和教练,因为他们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一般来讲,偏重于近台相持打法的,外置底板更适合;而适合中远台相持的,内置底板更舒服;偏重于撞击摩擦的,多会选择涩套;偏重于摩擦的,粘性套胶更受欢迎。
二要:高价器材一定先试手再确定买不买如果有条件,建议在选择高价器材之前,一定要先试试手感觉一下再决定买还是不买,除非您是壕无人性。我相信每个人选购底板之前都有一个原因,或者是球友推荐,或者是自己想升级设备,又或者是单纯的想奖励自己一下。无论什么原因,我都建议你在决定购买某一款高价器材之前先试试。不管是哪种原因,把功课做在前面是有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您在选购器材的时候就已经对其有一定的认知,至少与从其他渠道得到的间接信息不同,试过后才对目标器材有直观感受,甚至会在器材搭配方面有一定方案,避免在购买底板之后重复的尝试搭配而造成的精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在乒乓器材领域,网红产品有一个明显的现状:越是微店、网红主推的器材,在正规店铺越是难以见到。何也?无非是利益驱使而已。举个例子:号称原红双喜工程师研制的“幻X”套胶,目前国内各微商渠道将噱头造的十足,而且也模仿红双喜推出了不同颜色海绵的“省幻”、“国幻”产品,并将性能宣称得极度优秀,开启用户“洗脑”模式,仿佛谁觉得它不好用就是水平不够一样。而实际情况是,其胶面的印制的ITTF认证编码188-001,在国际乒联竟然查不到!实锤打脸!
所以建议球友还是选择正规品牌的套胶,常见的高端品牌有蝴蝶、斯帝卡、骄梦等,中低端品牌有银河、729、岸度等。友情提醒,尽量远离幻X、大力X之流,以及部分个人定制……
二不要:好高骛远,直接上顶配器材注意!千万不要直接复制国手器材,因为您的水平和国手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不论是衔接,还是力量。当然,这并非说不推荐国手器材,只是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材。在选择之前问一下自己:专业器材是否能打的透?竞技型套胶是否能hold住?如果不能,建议降低硬度,或者选择类似性能的替代产品。
国外品牌的器材,往往在国内都有且仅有一家授权代理公司。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代理公司,品牌商又何必劳师动众输入低售价的海外版产品?这不是明显给自己和合作伙伴制造麻烦吗?更可笑的是,圈内竟然有“欧版做工不精细”等论点,难道欧版跟行货还不是同一条生产线?这些事情,只要有些辨识能力的朋友都会分辨,但就是有一部分想着“节省”的球友“愿者上钩”。这些所谓“欧版”、“日版”的器材,正因官方无法判定真伪的困局而在国内市场大行其道。
不排除国内真有球友从海外带回极少量的“海外版”器材,但就目前市场所谓“海外版”器材的存市量来看,足以断定绝大部分产品是作坊制赝品。
以上“三要”、“三不要”,主要是为了让缺乏器材辨别能力的球友能够更便捷的挑选适合自己的器材。凡事无绝对,但有规律可循,希望本文能给各位球友带来帮助。
运营人员:竹轩听雪
全国服务热线